時間:2023年07月07日 瀏覽數: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隨著中國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城鎮人口的增多,政府出臺多層面政策,助力智慧城市加快建設,持續增加智慧城市市場支出規模,智慧城市試點數量逐步增加。 2020年,中國智慧城市市場支出規模達到259億美元。未來,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朝多領域發展。
一、智慧城市產業概述
01、智慧城市是什么
2008年,IBM首次提出了“智慧星球”(smarter planet)愿景,在此框架下,IBM用“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的概念涵蓋硬件、軟件、管理、計算、數據分析等業務在城市領域中的集成服務。新一輪的技術革命進入到城市這一巨大的實踐場所,經過不同的解讀、應用和概念延伸,成為一種被廣為接受的綜合發展理念。
智慧城市的興起,得益于ICT技術革命帶來的網絡聯通、數據爆炸、計算機與云端處理能力的提升、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城市感知、聯系、應對內外部變化的模式發生改變,形成了適用于基礎設施、城市服務、交通管理、智能建筑、商業服務等領域的城市應用。
02、智慧城市能夠產生巨大的社會福利
技術為城市發展模式帶來的變革,包括低成本的信息流通和互動模式、動態實時的全局信息和響應能力、新的基礎設施投資模式與建設模式、新經濟與新產業的崛起等。
有研究表明,智慧城市相關的應用能夠使城市中的襲擊、搶劫和偷竊率降低30-40%,使城市溫室氣體排放和不可回收垃圾減少10-20%,使市民通勤時間減少15-20%,使城市就業數量提升1.0-3.0%,使城市GDP增長率提升0.7%。從智慧交通到智慧醫療,從節能環保到便民生活,新技術為城市社會帶來的價值提升空間仍然巨大。
03、我國智慧城市發展階段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歷經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2008-2012年為主,以智慧城市概念導入為階段特征,各領域分頭推進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整體來看屬于分散建設階段;第二階段以 2012-2015 年為主,以智慧城市試點探索發展為階段特征,在智慧城市部際協調工作組指導下,各業務應用領域開始探索局部聯動共享,智慧城市步入規范發展階段;第三階段為 2016 年啟動至今,智慧城市發展理念、建設思路、實施路徑、運行模式、技術手段的全方位迭代升級,進入以人為本、成效導向、統籌集約、協同創新的新型智慧城市發展階段。
從發展重點看,進一步強化城市智能設施統籌布局和共性平臺建設,破除數據孤島,加強城鄉統籌,形成智慧城市一體化運行格局;從實施效果看,通過疊加 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紅利,推動智慧城市網絡化、智能化新模式、新業態競相涌現,形成無所不在的智能服務。
二、解構智慧城市產業鏈
01、智慧城市技術架構
一般認為,智慧城市的總體架構包括五個層面:感知層、通信和網絡層、城市數據和控制層、城市應用層和支持系統層。其中城市數據和控制層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功能,通信和網絡層、支持系統層為智慧城市運行提供必要支撐,這三者可以說是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統”,是智慧城市運行的基礎環境;在此基礎上,城市應用和各類感知終端能夠搭載其中,服務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
同時,智慧城市提供覆蓋公共和商業領域的應用,提升并創造價值。智慧城市在基礎設施和“操作系統”的基礎上,生發出多種應用類型。其中,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智慧城市應用具有公共物品的屬性,應由城市政府主導;在此基礎上,隨著城市場景中的服務需求不斷復雜化,有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能夠、且需要由市場以更高的效率和品質提供。
在實際建設中,城市可以根據自身特征、需求、資金等情況,有選擇、階段性地發展智慧城市應用。
在技術方面,中國已經成為ICT應用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ICT發展的規模效益凸顯,與智慧城市相關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傳感器、通信等技術大規模應用于商業領域,為智慧城市的相關創新奠定了深厚的技術基礎。
人工智能: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普及,并在安防、醫療健康、金融、電商零售、自動駕駛等領域實現商業落地。
大數據:中國的4G用戶數量接近10億,互聯網用戶近8億,網絡連接形成的海量非結構化數據超出傳統數據多個數量級,流數據的即時管理、交換、儲存、挖掘技術迅速成熟。
傳感與控制技術:通過物體傳感、主動參與、被動感知等方式傳遞位置、行為活動、環境信息等,實現遠程互動和控制,并有可能廣泛應用在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
云計算:IaaS、SaaS、PaaS服務的成熟為大規模軟件、硬件、數據的操作、管理、調度提供環境,滿足共享和交互需求。
通信技術:NB-IoT、e MTC、5G等技術商用化提速,使連接容量和速度實現跳躍發展,為更加綜合復雜的城市應用賦能。
02、智慧城市產業鏈
智慧城市產業范圍大、領域多、鏈條長,吸引了眾多玩家入場,包括ICT設備供應商、電信運營商、系統集成商、軟件開發商、互聯網企業、金融企業及房地產企業等,各類型企業以自身核心能力和產品為切入點,橫向拓展應用領域,縱向往產業鏈上下游滲透、延伸,積極構建生態圈。
一個完整的智慧城市ICT生態包括投融資、頂層設計、集成、運營、業務應用、ICT基礎建設等多個環節的合作伙伴,結合智慧城市架構,選取標準規范、頂層設計、基礎設施、智能中樞、智慧應用、運營服務、網絡安全等各環節業務代表性較強的企業,形成如下智慧城市產業圖譜。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智慧城市建設的上游主要是所需的硬件和軟件設計與制造。其中硬件制造部分包括廣泛用于安防、交通等領域的視頻采集硬件設施;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核心——芯片制造,主要代表廠商有華為海思、清華紫光、中興微電子等。在軟件設計方面,東華軟件、曠視科技、中控集團等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產業鏈中游主要是智慧城市的建設運營,包括對整個智慧城市進行頂層設計的政府和各個設計院,進行系統集成的科大訊飛、金蝶、日海智能等企業,提供運營服務的三大運營商以及大唐電信、烽火通信等企業,以及提供行業解決方案的華為、中興、浪潮、航天信息等廠商。
智慧城市產業鏈的下游主要是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應用到城市運行發展的各個場景,涵蓋了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物流、智慧安防、智慧教育、智慧企業等數十個場景。
03、智慧城市產業細分領域解讀
標準規范
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已累計發布智慧城市領域國家標準25項,在研標準15項,主要起草單位包括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等。
頂層設計
據統計,全國發布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規劃的城市超過50%,政府部門傾向于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頂層設計。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服務商有以下幾類:一是與智慧城市相關的研究院,如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電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中國系統現代數字城市研究院等。二是大型ICT廠商,如華為、阿里云、騰訊云、浪潮、中興等,依托自身強大的ICT產業生態優勢及技術優勢,構筑合作伙伴生態圈,成為極具競爭力的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服務商。三是大型咨詢公司,如麥肯錫、波士頓咨詢、IBM、埃森哲、德勤等。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領域企業大多橫跨多個行業,從專業的產品和服務出發,向綜合解決方案商發展。從企業核心業務和能力來看,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是融合基礎設施運營和服務商,此類企業以物聯感知和融合基礎設施建設為主戰場,聚焦物聯網中控平臺和新型物聯感知終端部署。企業大多數專注于特定行業物聯網終端應用,細分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明線,部分行業逐漸開展標準化、規模化應用,行業領軍企業從終端生產逐漸向平臺和系統集成過渡。
二是網絡基礎設施運營和服務商,此類企業主要涉及基礎電信、寬帶接入、衛星互聯網等網絡建設運營服務,基礎電信運營商依托基礎網絡形成壟斷優勢,第三方寬帶接入服務提供商依托價格優勢,發展中低端市場,與基礎電信運營商建立合作伙伴。
三是存算基礎設施運營和服務商,此類企業主要涉及數據中心、云計算、CDN等建設運營服務,基礎電信運營商依托網絡市場壟斷優勢,向數據中心、云計算等領域順勢發展;互聯網巨頭和ICT設備商也分別從自身業務資源和產品側出發,發揮軟件研發和算法優勢,提供數據中心、云計算/邊緣計算綜合解決方案。
智能中樞
城市智能中樞是基于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城市運行生命體征感知、公共資源配置優化、重大時間預測警示、宏觀決策指揮的數字化管理設施和開放創新平臺。城市智能中樞根據側重點有不同名稱,如側重展示和指揮的城市指揮中心,側重跨領域智能決策分析的城市大腦、側重城市運行體征感知的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等,但功能架構和產業主體趨于統一,其中,城市大腦是當前最受政府和企業重視的發展方向。
我國智能中樞供應商主要分為以下幾大類:一是綜合型智能中樞供應商以互聯網公司和IT硬件巨頭為主,傳統集成商積極入局。互聯網巨頭憑借云、數、AI算法等優勢打造城市智能中樞生態。IT硬件廠商憑借運管端基礎設施建設能力,通過融合平臺,聯合合作伙伴打造開放的SaaS服務生態。二是領域型智能中樞企業類型較多,專業技術優勢明顯。該類企業依托單領域強大的技術積累和解決方案提供能力,在交通、安全、衛健等領域建設專業中樞或平臺。三是功能平臺型企業不斷加入,功能架構趨于分明。城市智能中樞較為復雜,巨頭負責總體架構及生態體系建設,功能平臺型企業主要以提供大數據平臺、城市信息模型平臺、物聯網/AI等技術支撐平臺、應用支撐平臺等核心功能平臺為主,協調打造城市智能中樞能力。
智慧應用
智慧應用是智慧城市產業圖譜中真正意義上面向政府、企業、個人實現交付的產業環節,面向社會治理、惠民服務、生態宜居、產業經濟等領域,解決城市面臨的各類問題,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各行業管理和智慧化水平。
國內智慧應用提供商多數以單一領域為主,部分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能夠為客戶提供覆蓋多個領域額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整體上行業集中度較低,競爭大。智慧城市應用開發商主要有兩類:一是大型方案商,如銀江股份、易華錄、太極股份、數字政通等;二是某個行業的專業方案商,對該領域有深刻理解。
結語
國家發改委從數字化與技術的角度對智慧城市進行明確定義,即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目前,智慧應用是政務服務建設的關鍵,而打破“信息孤島”,優化業務流程,實現數據共享,是實現智慧應用的前提。政務云支撐智能應用落地。
目前,整體政務云建設正處于從“政務上云”向“云上應用”的轉型期。城市治理一直以來都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領域,在智能化、數字化手段賦能后,治理水平將更加高效精準。針對部分建設成熟的業務場景,如安防、交通等,場景內的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力將決定項目的實施周期與應用效果。
(轉自中國安防行業網)?